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警钟长鸣

校园里的“校长问题”

  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往往是手中握有资源分配权力的当权者以及经济领域的管理者。近几年,一向被称为“清水衙门”的教育领域也逐渐成为职务犯罪高发区。

  据江苏省南通市纪检监察机关统计,近三年该市共查办教育系统中小学校校长违纪违法案件85件,涉案金额计3000余万元,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7人,10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受到党纪处分55人,政纪处分31人。中小学校校长为何频频涉嫌腐败呢?

  贪婪的女校长

  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所百年小学——小海小学,从这所学校里走出了两位爱国实业家——方肇周和方铿父子。改革开放以来,旅居香港的方肇周和方铿父子先后捐资几百万元给母校办学。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小海小学竟然出了一个腐败女校长杨玉燕。

  杨玉燕从20世纪70年代进入教育行业,从代课教师做起,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领导实力逐步成长为小海小学校长。可就是这样一个屡受上级教育部门表彰的学校校长,却成了一个罪犯。近日,她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零六个月,并处没收人民币5万元。

  不可否认,杨玉燕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确实有一套,由于她的努力,原本连围墙都没有的小海小学,从二十几间破旧的平房,发展成为如今拥有四幢五层教学楼和一栋教师宿舍楼的大规模中心小学。她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口皆碑!学校的教师们敬佩她的精干素质,都称她女强人。可悲的是,杨玉燕把女强人的作风用在了学校管理上。由于权力集中,加上无人监督,杨玉燕渐渐地把权力转化成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

  小海小学的教师们都知道杨玉燕特别“爱才”,杨玉燕自己也说:“我很重视发现人才和挖掘人才,看到好的老师我总要想方设法地引进。”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该校一名教师因为健康原因长期不能从事教学,这样的人也是杨玉燕录用来的,老师们颇有微词。然而,杨玉燕却不在乎,因为这个老师每年都向她“表示”,她先后四次收受这个身患疾病的教师贿送的6000元。在新教师的录用、教师的引进、晋级晋职、职称评定等方面,杨玉燕同样不厌其烦地亲自过问,因为她能从中收受钱物。据统计,仅在教师录用等方面,杨玉燕就先后收受过近40名教师的“好处”,占学校老师总数的一半。

  用杨玉燕的话讲,学校用人要严格把关,基建工作更要严格把关。在学校的基建问题上,连教学楼贴什么颜色的瓷砖都是她说了算!涉及学校的基建工程根本不经过招标,200万元的工程她可以放心地交给行贿人施工。基建工程验收、支付工程款的时机自然成了她受贿的机会。在学校工程建设过程中,某建筑工程队承包人龚某为了接做工程以及索要工程款,先后12次送给杨玉燕人民币共计4.2万余元。

  学校物品的采购加工等方面也是有利可图的。南通市某图书经销商朱老板为了能向小海小学推销教学辅导材料,先后8次送给杨玉燕人民币8000余元。小海小学有1000余名学生,每年加工校服是一笔大生意,杨玉燕自己交代,在为学生订购校服的过程中,她收受某乡镇服装厂老板的回扣1万元。

  在占用、私自处分学校收入方面,杨玉燕更是肆无忌惮。学校的捐资助学款、借读费以及其他收入都可以被她挪作他用。1996年至1998年,杨玉燕先后将截留的捐资助学款30万元借给某公司使用,直至该公司倒闭,这30万元借款都未收回。此外,杨玉燕还私设“小金库”,作为校长的她,用“小金库”的资金为自己购买了3部移动电话,并从中报销通讯费用。

  就这样,自1991年至2004年,杨玉燕利用担任南通市小海小学代校长、校长的职务之便,在工程款拨付、招收教师、校办厂管理及购买教辅资料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多次非法收受他人所送现金合计人民币10万余元。

  敛财手段五花八门

  笔者对南通市查处的一些中小学校校长违法违纪案件认真分析后发现,他们的敛财手段五花八门,除了非法占有、侵吞公款、变相索要钱财外,还有一些具有学校特色的犯罪手段:

  利用教辅资料等的采购之机收受回扣。2003年年底,海门市职教中心校某副校长利用分管教务处的职务之便,收受教务处主任张某贿送的教材回扣8000元。某中学一副校长于2001年2月至2003年8月,先后3次收受教辅资料回扣8500元。启东市某镇中心校两名副校长等4人分别收受体育器材等回扣5342元。

  录用新教师等活动中收受贿赂。有一年,南通市新开小学两名新录用的老师分别将装有5000元的信封交给校长冯汉荣,冯不收,这两名新教师的父母又亲自来到学校,执意让冯汉荣收下。某学校校长连续两年将一老板送上门来的红包退了回去,但这位老板却“知难而进”,又在第三年春节将送去3万元,最终将其拉下了水。

  私设“小金库”违规支出。2003年10月,通州市某小学校长利用学校办兴趣小组的名义,收取学生费用20630元,收取小卖部承包费9000元,合计29630元不入账,用于福利发放等支出。一些学校将收取的各种回扣、手续费和办补习班、艺术班等收入不入账,设立“小金库”。这部分资金由学校校长等人随意支配。

  染上“腐败病毒”的五大原因

  学校校长处于教书育人的特殊岗位,其影响力大,社会期望值高,一旦染上“腐败病毒”,社会危害性很大。笔者以为,校长染上“腐败病毒”,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心理失衡,自甘堕落。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复杂环境中心理失衡,很大程度上导致一些校长自甘堕落。他们中有的认为吃回扣、拿好处很普遍;有的感到升迁无望,不如趁有权时“捞一把”;有的看到一些不如自己的人都发了财,自己还是一贫如洗,巨大的反差导致产生失落感;有的堕落初期处于被动状态,可当陷入犯罪歧途后,又错误地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补偿。

  法制意识淡漠,宗旨淡忘。多数校长是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但是当上校长后随着权力的不断增大,渐渐淡忘了教书育人的宗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捞取钱财的资本、牟取私利的工具;有的校长法纪观念淡薄,认为收钱收礼是人之常情,拿点回扣也不同于受贿犯罪,顶多是违纪。

  权力集中,监督机制失效。当前,大多数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不少校长同时还兼任党支部书记,掌握着进人权、用人权、择校审批权、借读审批权等权力,具有腐败的便利条件。这些被查处的校长就普遍存在“家长”作风。

  制度缺失,诱发腐败。近年来,一些学校一味追求超常规发展,广泛利用社会办学,这种多渠道、多方位的筹资方式使学校的经费猛增,学校的资金支出数额比从前也有了很大增幅。但是,由于新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学校在物资采购、购买学生保险、财务资金管理、基建工程等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环节上的漏洞较多,导致腐败行为时有发生。

  老板勤“攻关”,校长难抵诱惑。一些老板认为:学生钱好赚、学校有钱赚、校长好拉拢。老板们把赚钱的目光盯向学校,攻关的对象定为校长。尔后,采取各种手段,明赠暗送,迫使校长就范。那些意志薄弱者,特别是利欲熏心的人,经不起“孔方兄”的诱惑,往往就会中箭落马。

  多管齐下净化“清水圣地”

  如何保证学校不受腐败侵袭,确保教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有效地预防和解决“校长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办案检察官提示,除了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校长、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构建规范管理机制,坚持依法治校。学校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征订教辅用书、招聘教师、招收新生等重大事项,必须按照程序集体研究,防止校长个人说了算。同时,大力推进阳光操作,以公开透明促进规范管理。要加强学校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和择优选拔用人原则,严格把好用人关。尤其是在录用教师方面更要做到公开、透明,防止暗箱操作,坚决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强化对校长的监督,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教育界内部人士分析,从某种程度上,在教育界,对权力的制约大大落后于整个社会的改革进程。行政自主权的膨胀,在一些校长那里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因此,深化校务公开尤其是学校财务制度的公开,加强对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部位的监督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监督检查校长执行民主集中制、述职述廉等制度的情况。发现苗头性的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教育的要严肃批评教育。

  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监督。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校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学校重大经济往来进行审查和监督,防止校长一手遮天。同时,建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所属学校校长监督的责任制,做到责任明晰、监督到位。因监督不到位、发现问题不纠正而致使所属学校校长发生腐败问题的,应严肃追究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文章来源:检察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5月7日)